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西瓜原产非洲,约4000年前由古埃及驯化,经丝绸之路传入中亚,五代时期(10世纪中叶)由回纥传入契丹(辽国),契丹人以“牛粪覆棚法”在北方种植。南宋洪皓出使金国后,将西瓜引入江南,范成大诗中“年来处处食西瓜”即反映其普及。元代《农桑辑要》首载种植技术,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称“南北皆有”。清代种植遍及全国,成为重要经济作物,宫廷需求大,民间广泛种植,并衍生中秋祭月等民俗。现代中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,实现“吃瓜自由”。一颗西瓜,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融与农业技术革新。
图片
1
西瓜园
范成大〔宋代〕
味淡而多液,本燕北种,今河南皆种之。
碧蔓凌霜卧软沙,年来处处食西瓜。
形模濩落淡如水,未可蒲萄苜蓿夸。
范成大晚年归隐苏州石湖期间,创作了这首以西瓜为题的田园诗。诗中"碧蔓凌霜卧软沙"的生动描绘,既见出西瓜耐寒的生物特性,又暗含诗人对土地的熟悉与珍视。从"燕北种"到"河南皆种之"的地理变迁,折射出南宋时期北方作物南移的历史进程,范成大以学者之眼记录着农业文明的传播轨迹。他笔下的西瓜"形模濩落淡如水",不事雕琢的质朴形象,恰与其归隐后追求自然真趣的心境相契。当世人竞夸葡萄苜蓿的异域珍奇时,诗人独爱这"味淡而多液"的普通瓜果,既是对本土风物的礼赞,亦是对简淡生活的向往。这种以平常物见真情的笔法,正是范成大田园诗"清新妩丽,自然浑成"风格的典型体现。
图片
图片
2
西瓜吟
文天祥〔宋代〕
拔出金佩刀,斫破苍玉瓶。
千点红樱桃,一团黄水晶。
下咽顿除烟火气,入齿便作冰雪声。
长安清富说邵平,争如汉朝作公卿。
此诗作于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囚禁期间,诗中以西瓜为载体,寄托了抗争到底的刚烈气节。作为南宋状元出身的丞相,他目睹山河破碎却宁死不降,诗中"金佩刀斫破苍玉瓶"的凌厉意象,恰似其挥刀斩敌的壮怀。西瓜瓤"千点红樱桃,一团黄水晶"的明艳色泽,既是对瓜熟时节的生动描绘,更暗喻着赤诚肝胆与晶莹气节。
"下咽顿除烟火气"一语双关,既写西瓜解暑的物理效果,更暗示诗人摒弃世俗功名的精神超脱。尾联用邵平种瓜典故反衬自身选择:与其效仿汉初隐士避世,不如像张良辅汉那样建功立业。全诗将寻常瓜果升华为民族气节的象征,在酷热牢狱中啃食西瓜的细节,恰如文天祥在绝境中坚守的赤子之心,纵使身处炼狱,亦要保留如冰雪般纯净的品格。
图片
图片
3
西 瓜
顾逢〔宋代〕
多自淮乡得,天然碧玉团。
破来肌体莹,嚼处齿牙寒。
清敌炎威退,凉生酒量宽。
东门无此种,雪片簇冰盘。
此诗以清雅笔触勾勒出宋代市井的消暑图景。作为布衣诗人,他笔下的西瓜不事雕琢却自成风韵:"天然碧玉团"的质朴形容,恰似其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。诗中"破来肌体莹"的细腻观察,既见出对日常物事的专注,又暗含对澄明心境的追求。当"炎威退"与"酒量宽"形成微妙对照,西瓜不仅是解暑之物,更成为诗人对抗暑热的诗意武器。尾联"东门无此种"的慨叹,既流露对稀罕物事的珍视,亦暗含对故土风物的眷恋,这位终身未仕的文人,在雪片簇拥的冰盘前,或许正以西瓜为媒介,完成了对平凡生活的深情礼赞。
图片
图片
4
食西瓜
方一夔〔宋代〕
恨无纤手削驼峰,醉嚼寒瓜一百筒。
半岭花衫粘唾碧,一痕丹血搯肤红。
香浮笑语牙生水,凉入衣襟骨有风。
从此安心师老圃,青门何处问穷通。
作为宋末元初隐逸诗人,他目睹山河易色后选择终老林泉。首句以“恨无纤手削驼峰”作比,夸张地表达对食瓜的急切,转而“醉嚼寒瓜一百筒”,尽显豪爽。颔联描写细腻,“半岭花衫”状瓜汁染衣之景,“丹血搯肤”绘瓜瓤色泽,生动逼真。颈联从味觉与体感着笔,瓜香诱人致“牙生水”,凉意沁人如“骨有风”,惬意非常。尾联则由食瓜引发感慨,愿安心学老农种瓜,不再纠结穷通得失,在享受西瓜之乐中透露出淡泊心境。
图片
图片
5
值侯修学趣儒人稍急因
遗莲花莲实西瓜于吾宗
曾丰〔宋代〕
绀色毬儿让水晶,味甘如蜜冷如冰。
香风飘满葵丘戍,散与鸮林解郁蒸。
曾丰这首赠瓜诗以西瓜为媒介,暗藏对当时急功近利办学现象的委婉劝谏。作为宋代地方官员,他目睹"修学趣儒人稍急"的教化压力,遂以"绀色毬儿"相赠,既展现西瓜"味甘如蜜冷如冰"的天然妙趣,更借"散与鸮林解郁蒸"之语,暗示教育应如瓜熟般自然浸润,而非强行催迫。诗中"水晶"般透亮的瓜瓤与"香风"飘散的意境,恰似其清正品格的投射。在炎夏送瓜的细节里,既完成了对同宗的关怀,更以西瓜的甘洌清凉,为燥热的儒学推广注入一股清流,让教育回归"解郁蒸"的本真之道。
图片
图片
6
西 瓜
周权〔元代〕
当年传种非东陵,蒲萄石榴来与并。
碧壶深贮白沆瀣,霜刃冻割黄水晶。
豪家宴客侯鲭列,浊酒鲸吞嫌内热。
此时专席荐冰盆,分与风前满襟雪。
周权这首《西瓜》别具意趣。开篇以“非东陵”点明西瓜非秦东陵侯所种瓜类,又与蒲萄、石榴并列,凸显其独特。中间“碧壶”“霜刃”描绘西瓜贮藏之妙与切开之状,碧绿瓜瓤似藏琼浆,金黄瓜瓤如黄水晶,画面感十足。后写豪家宴客场景,以侯鲭美馔作衬,更显西瓜于炎夏之珍贵。宴上浊酒热肠,而西瓜如冰盆雪,清凉解暑,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,尽显西瓜消暑之妙用与独特魅力 。
图片
图片
7
菩萨蛮 西瓜
杨慎〔明代〕
铅华浮沁凉波湿。翠盘分处鸾羞涩。座上水晶寒。天边玉露团。
琼珠容易碎。红子纷纷坠。屈指又西风。霞藤卧晚丛。
杨慎这首《菩萨蛮·西瓜》以明艳笔墨写就被贬云南后的精神自况。作为明代状元,他因"大礼议"事件被流放滇南三十余年,诗中"铅华浮沁凉波湿"的碧瓜意象,恰似其跌宕人生的隐喻,外表光鲜的状元郎,内心却浸透着"水晶寒"的孤寂。
"翠盘分处鸾羞涩"的工笔勾勒,既写西瓜剖开的惊艳瞬间,又暗含对往昔荣华的追忆;"红子纷纷坠"的细节,既是对瓜熟蒂落的客观描绘,更是对时光流逝的喟叹。尾句"屈指又西风"的苍凉,与"霞藤卧晚丛"的萧瑟形成呼应,恰似这位六百岁老人对宦海沉浮的总结,纵使曾是"琼珠"般璀璨的状元,终究要在晚风中静看红子零落。全词以西瓜为媒介,将市井瓜果升华为生命况味的载体,在清凉甜美的表象下,涌动着被贬文人"玉露团"般凝结的孤傲与无奈。
图片
图片
8
西 瓜
郑际魁〔清代〕
莫将萍实异兹看,老邵当年学种难。
青蔓依微缘力弱,含香独抱此心丹。
此诗以清代文人的视角,借瓜田意象抒写隐逸情怀。作为生平不详的布衣诗人,他笔下的西瓜超越了果品范畴,成为精神品格的投射。首句"莫将萍实异兹看"巧妙化用《孔子家语》中"萍实"祥瑞之典,既否定对西瓜的世俗轻视,又暗含对自然本真的推崇。诗中"老邵学种难"的典故,将汉代邵平种瓜的传说与自身境遇勾连——这位清代文人或许正效仿前贤,在青蔓缠绕的瓜田里寻找着"含香独抱此心丹"的生命姿态。
"青蔓依微缘力弱"的细腻观察,既写西瓜藤蔓的柔弱特质,又暗喻文人坚守气节的艰辛。当"心丹"般的红瓤在碧皮中凝结,恰似郑际魁在清贫中保持的赤子之心。全诗以西瓜为媒介,将市井瓜果升华为精神图腾,在"缘力弱"与"抱心丹"的张力间,完成对隐逸生活的深情礼赞,这位不知名的清代诗人,用瓜田里的默默生长,诠释着比"萍实"更珍贵的生命真谛。
图片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国内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