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绪二十七年,蒋家花了大力气,给14岁的蒋介石娶了个大5岁的媳妇毛福梅。
家里人都盼着能拴住这个野小子。
可谁能想到呢?
这只是他一辈子风流债的开始。
用女人铺路,再把她们一脚踢开,这操作他玩了一辈子,直到他遇到了宋美龄。
01
1901年,浙江奉化溪口镇办了件大事。蒋家的独子蒋介石要娶亲了,对方是邻村的毛福梅。这门亲事,是他妈王采玉一手操办的,图的就是个安稳。那时候的蒋介石才14岁,还是个整天到处跑的半大孩子,而毛福梅已经19岁了,是个懂事、传统的姑娘。王采玉想着,娶个大点的媳妇,能管住儿子,这心思没错。可她没料到,她这个儿子,天生就不是个能被女人拴住的主儿。
02
刚成亲那会儿,蒋介石对这个媳妇还算客气。可没过几年,他就跑去日本留学了,眼界一开,心也跟着野了。他开始觉得毛福梅是个旧时代的女人,大字不识,脚还是裹过的,跟他认识的那些新派人物一比,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。他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她。就算1910年毛福梅给他生了唯一的儿子蒋经国,也没能把他的心拉回来。对他来说,老婆孩子好像就是个名分,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撑场面,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在老家。
03
更过分的事还在后面。从日本回来,蒋介石直接领回来一个叫姚冶诚的女人。这姚冶诚吧,出身不好,但特别会说话,很能讨男人欢心。蒋介石就把她当成妾室带回了家,完全不顾毛福梅的脸面。后来姚冶诚还抱养了一个儿子,就是蒋纬国。这下可好,家里更是不得安宁。毛福梅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,哪里见过这种阵仗,只能天天掉眼泪,但她选择了忍。为啥?在那个年头,女人要是被休了,那名声可就全毁了。
04
蒋介石就这么在外面逍遥,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。但他又特别讲究自己的名声,对外总把自己说成一个大孝子。1921年,他亲妈王采玉病重,他立马跑回老家,在病床前伺候。他妈临终前,拉着他的手,让他一定好好对待毛福梅和蒋经国。他嘴上答应得比谁都快,结果呢?他妈刚走,他就逼着毛福梅签了离婚书。理由找得还特别好听,说是为了事业,不能被家庭拖累。事业这块牌子,真是好用,连休老婆都能派上用场。
05
离了婚的毛福梅也没离开蒋家,继续在溪口侍奉婆婆的牌位,把蒋经国拉扯大。而蒋介石呢,彻底没了管束,在上海滩混得有模有样。没多久,他又看上了一个叫陈洁如的小姑娘。陈洁如当时才十五六岁,长得好看,家里也是做生意的,见过点世面。蒋介石为了追她,那叫一个用心,送礼物、写信,各种浪漫招数都用上了,把小姑娘哄得五迷三道的。
06
1921年底,蒋介石与陈洁如走到了一起,确立了事实上的夫妻关系。陈洁如以为自己找到了能依靠一辈子的人,哪里晓得,自己只是蒋介石人生棋盘上的一颗棋子。那几年,陈洁如陪着他南征北战,从广州到上海,也算是吃了不少苦。可蒋介石的目标越来越大,他盯上了更有分量的目标--宋氏家族。
07
宋家当时在中国的地位,那可是响当当的。大姐宋霭龄嫁给了财政部长孔祥熙,二姐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。要是能娶到三小姐宋美龄,那不光是娶个漂亮媳妇,更是得到了一股强大的助力和财力支持。宋美龄刚从美国回来,一口流利的英语,思想也新派,正好能帮蒋介石处理跟外国人的关系。这笔买卖,怎么算都赚。
08
为了娶宋美龄,蒋介石必须把自己身边这些女人都处理干净。他跟陈洁如摊牌了,说为了前途,他们必须分开,还许诺,让她去美国留学五年,五年后一定接她回来。陈洁如哭得不行,但一个弱女子,哪能拗得过一个手握兵权的人。1927年8月,她坐上了去美国的轮船。她前脚刚走,后脚蒋介石就在报纸上登了个声明,说自己跟毛福梅早就离了,至于姚氏、陈氏,“本无婚约”。一句话就把几个为他付出过青春的女人撇得干干净净,这手腕真是又快又利落。
09
1927年12月1日,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,场面办得极大,一个中式,一个西式,全上海的名流都来了。这场联姻,让蒋介石的声望和地位又上了一个大台阶。宋美龄也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女人,成了他的好帮手和外交官,尤其是在抗日战争那几年,她跑到美国国会去演讲,为中国争取了大量的援助,功劳不小。两人在公开场合总是形影不离,一副恩爱夫妻的样子,成了当时中国的“第一家庭”。
10
大家都以为,蒋介石这下总该安分了吧。可有些事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时间一晃到了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。这时候的蒋介石,声望达到了顶点,是全中国的领袖。权力大了,人的心思也就多了。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年轻的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,她叫陈颖。
11
陈颖是陈立夫的亲侄女,那年才22岁,刚从美国留学回来,人长得漂亮不说,还特别有气质,英语说得比宋美龄还好。陈立夫就把她安排进了蒋介石的秘书处,当起了英文翻译。你想想,一个年轻貌美、满眼都是崇拜的姑娘,天天在身边,处理最机密的文件,参加最高级的会议。蒋介石那颗沉寂了几年的心,又开始不踏实了。
12
这事儿吧,军统头子戴笠看得最明白。戴笠是什么人,精明得很。他一看这情况,就知道机会来了。他一边暗地里给蒋介石和陈颖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,一边又把这事儿当成自己的一张牌。蒋介石对陈颖是越来越喜欢,给她买高档衣服,送贵重首饰,两个人的关系在国民党高层那儿,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。闲话很快就传开了,都说南京城里可能要换女主人了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一直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,坐飞机回来了。
宋美龄刚回来,各种风言风语就传到了她耳朵里。但她脸上一点都看不出来,还是那个端庄大方的第一夫人。她没像一般女人那样去吵去闹。一天晚上,她把自己的一个心腹叫到书房,很平静地吩咐了一件事,让他去查一下,最近有没有去美国的航班,特别是委员长私人安排的。
心腹很快就查到了,几天后,确实有一趟秘密飞往美国的专机。心腹把乘客名单递给宋美龄,上面只有一个名字--陈颖。
可问题是,这趟航班的命令,是蒋介石亲自下的,而且是最高机密。夫人又是怎么知道的?心腹心里直犯迷糊。
宋美龄接过名单,看都没看。她通过自己的渠道,早已对委员长的安排了如指掌。她看着窗外,幽幽地说了一句,委员长身边的人,也不全是他的人。
13
第二天,宋美龄就派人给陈颖送去了一张请柬,请她来官邸喝下午茶。陈颖心里是七上八下,不知道这位传说中的第一夫人要干什么,但又不敢不去。她只能硬着头皮赴约,一进客厅,就看见宋美龄正优雅地坐在沙发上,脸上带着一丝让人看不透的微笑。没有想象中的狂风暴雨,甚至没有一句质问。
14
宋美龄拉着陈颖坐下,像个大姐姐一样跟她聊天,问她在美国留学的趣事,问她工作习不习惯。就在陈颖稍微放松一点的时候,宋美龄话锋一转,轻轻地说了一句,你是个聪明的姑娘,有才华,有样貌,前途不可限量。待在这里,你最多只是个秘书,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角色,永远活在别人的光环下面。这对你不公平。
15
说着,她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,推到陈颖面前。宋美龄的声音很平静,这里面有两样东西。一张是去美国顶尖大学的入学推荐信,所有的费用都安排好了。另一张,是一张支票,上面的数额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。这笔钱,足够你在美国过上非常好的生活,开始你自己的事业。陈颖当场就愣住了,她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么个情况。
16
宋美龄看着她的眼睛,继续说,路有两条。一条是留下来,继续现在的生活,但这条路能走多远,谁也说不准,委员长的脾气,你可能也不完全了解。另一条路,是去一个更广阔的世界,用你的才华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。飞机,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,就是委员长为你准备的那一架。最后一句话,像一颗炸雷,在陈颖心里炸开了。她瞬间就明白了,自己的一切,眼前这个女人都一清二楚。这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了,这是唯一的答案。
17
蒋介石那边呢,还以为自己的安排神不知鬼不觉。他确实是打算把陈颖送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安置起来,连飞机都准备好了。可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的盘算,夫人早就一清二楚。有些消息,总是能通过各种渠道,传到该听到的人耳朵里。
18
几天后,当蒋介石想找陈颖的时候,才发现人已经不见了。他问下面的人,都说不清楚。最后还是侍从室主任告诉他,陈小姐已经坐飞机去美国了,是夫人亲自送行的。蒋介石气得把桌子拍得山响,大发了一通脾气,可又能怎么样呢?这事儿是他自己不占理,要是闹大了,丢的是他“国民领袖”的脸。他只能把这口气硬生生吞了下去。从那以后,他才真正明白,自己的这位夫人,不仅能在外交场上为他争光,在处理家里的事上,更是个他惹不起的角色。
19
这事儿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。陈颖拿着那笔钱和推荐信,在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,后来嫁给了一个普通商人,平平淡淡地过了一辈子,再也没回过中国。直到晚年,她才在回忆录里,把这段往事写了出来。
20
而宋美龄呢,通过这件事,一举三得。第一,她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一个潜在的麻烦,保住了自己第一夫人的位置。第二,她不动声色地给蒋介石提了个醒,让他明白了什么事能做,什么事不能做。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她向国民党内部所有派系,特别是陈立夫代表的CC系,展示了自己的手腕。想把我的人安插进来?没那么容易。
21
这账房先生趁东家出门,偷偷在账本上做手脚。
心里想着神不知鬼不觉,能弄点好处。
结果东家早就防着他这一手了,暗地里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等他正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的时候,东家回来了。
当场就把他那些小动作全给抖了出来。
这哥们以为能一步登天,结果发现自己从头到尾就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子。想当主角,结果连个配角都没混上,到头来还是个跑龙套的。听说后来他再也没得到过重用,这就是拎不清自己位置的下场。
创作声明:本故事来源:《陈洁如回忆录》、《宋美龄传》、陶涵(Jay Taylor)著《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》,文中涉及人物情感表达为基于史实基础的合理推演;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,请理性阅读。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或与本文并无关联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;特此说明!谢谢!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国内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