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基斯坦亲手将枭龙战机的全套技术交付土耳其,原以为能换取五代机合作与市场共赢,却没想到仅一年后,土耳其就用这些技术拼凑出KAAN战机,直接抢走印尼48架订单(价值100亿美元)和沙特100架意向订单(价值超100亿),让巴基斯坦数千亿订单蒸发、生产线停摆。
赤裸裸的技术收割
2023年,巴基斯坦为换取土耳其FD-2000防空系统的火控技术,主动提出以枭龙Block III生产线经验作为交换。 这套技术包含气动布局优化方案、模块化组装流程、复合材料工艺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KLJ-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设计资料,是巴基斯坦花费20年从中国学来的核心资产。 巴方甚至派出200名资深工程师驻场土耳其,提供枭龙总装线的全程观摩权限,连雷达调试手册和电磁兼容测试数据都未保留地移交。
土耳其凭借这些技术,迅速突破国产五代机KAAN的研发瓶颈。 枭龙的模块化生产经验被直接套用于KAAN项目,使其测试合格率从60%提升至95%,装配周期缩短38%,量产时间从原计划的2030年提前至2028年。 土耳其甚至将枭龙的复合材料配方和抗干扰算法稍作修改,宣称是“自主研发的五代机航电系统”。
技术转让蓄谋已久
2025年6月,土耳其与印尼签署48架KAAN战机的采购合同,总价值100亿美元。 合同明确要求土耳其提供技术转让、在雅加达建立联合总装线,并派遣工程师常驻指导生产。 印尼空军原本是枭龙Block III的潜在客户,2024年曾考察巴基斯坦卡姆拉工厂,当时枭龙报价为每架2500万至6500万美元。 但土耳其开出的条件具诱惑力:不仅单价2.08亿美元(含技术转让),还承诺让印尼在5年内掌握五代机总装技术。
技术转移未换来对等回报
2017年巴土协议中,土耳其曾承诺给予巴基斯坦KAAN项目15%股权及东南亚市场优先采购权。 但土耳其拿到技术后以“股权结构重组”为由拖延签约,并在拿下印尼订单后以“商业机密”拒绝披露分成细节。土耳其开始向沙特、埃及等巴基斯坦传统军售市场推销KAAN,直接冲击枭龙的出口前景。
中国作为枭龙技术的源头方,对此次技术外流感到不满。 枭龙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(俄罗斯RD-93或中国涡扇-13)、雷达(中国KLJ-7A)仍依赖中方供应。 巴基斯坦未经许可转让部分核心技术后,中方推迟了枭龙Block IV配套发动机的交付,暂停雷达升级项目,并在新交付的歼-10CE战机上安装飞控系统锁,防止技术二次扩散。
航空工业遭受重创
卡姆拉工厂的枭龙生产线自2025年起停工三个月,3685名技术工人失业。 原本对枭龙感兴趣的阿根廷、伊拉克等潜在客户集体转向土耳其方案。 土耳其却凭借枭龙技术打开国际市场,宣称KAAN国产化率达75%
土耳其的KAAN战机虽宣传为五代机,其隐身性能、发动机稳定性存在争议。 2025年首飞时曾出现平尾抖动事故,美国F110发动机的供应受政治因素制约 尽管如此,土耳其仍通过“技术转让+本地化生产”的打包模式,成功吸引印尼、沙特等渴望提升国防自主能力的国家。
业内严重战略失误
枭龙项目的利润分配中,巴方仅能拿到销售额的60%,而武器配套和维护服务的100%收益由中方掌握。 巴方试图通过土耳其合作平衡对华依赖、获取五代机技术,最终却导致核心技术流失、市场被抢、中方信任受损的三重损失。
土耳其则延续了其技术掮客”的模式——此前曾引进中国彩虹无人机技术后仿制国产TB-2,并从韩国获得K-9火炮技术后推出T-155抢占市场。
此次枭龙技术转移再次暴露国际军贸市场的规则:没有永恒的合作关系,只有永恒的技术主权与利益博弈。
国内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